2025年01月10日

观点| 一从事公益事业的基督徒:今天教会需要推倒高高的墙垣,透过公益和文化走向社会

作者: 石伊泉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4年08月05日 09:40 |
播放

如今人们谈起 “教会”的含义,早已打破了过去的陈旧观念,会更强调聚集在一起的信徒而不是单纯的教堂建筑。但比起外在的有形建筑,我们内心的墙垣或许是更隐藏的阻碍。

前不久,一位从事近20年公益事业的张弟兄结合自己20多年服事的经历,看到今天的教会有必要需要主动打破教会的墙垣,藉着公益和文化走向社会,服务社会。

他以"过去我是深处围墙里的人”来谈及自己内心的改变。他谈到自己经历过所谓1980-1990期间中国教会最复兴的时期里,只要随意在哪里搭个台子,传道人大声疾呼“信耶稣得永生,不信下地狱” 。简简单单地口口相传,人就自然涌向教堂,教堂爆满。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能持续,随后的状况就改变了很多。环境越开放,人们的眼睛似乎变得越发明亮、心也变得越发聪明,再用过去动动嘴皮子的方法来做呼召,人们就比较难听得进去了。那时的张老师常常思考、向主祷告,一遍遍求问,在这样的世代,该如何将美好的信息带给更多人呢?

逐渐地,张弟兄察觉到现代人是非常现实的。他们不看、也不听,只是在乎你到底做了什么。张弟兄回忆起自己开始投身于公益事业的起初:“应该要成为教会的善行时代。所以,我很希望建立公益事业。但那时候并不确定这样做是不是做在了主的心上。于是,我继续祷告。”有一次,一句这样的事,没有律法禁止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张弟兄的心。他一下子就确认了这是从上帝而来的回应,于是他开始做起公益。

张弟兄说:“公益无国界。就像我们做公益慈善都是没有限制的。”他回忆自己创办公益事业的经历,从小小的一块土地开始,建立了机构;创立之初,人们带着好奇心慢慢走进机构;再到因为这样的公益善行而与人建立起了信任关系,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一步关注与了解。此后,也不知道何时,这些他身边的人透过他也了解到他背后的信念。而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耕耘与看顾,需要有人耐心去陪伴与等待。

张弟兄一边回想一边感慨,一晃时间过去了二十年,他说:“现在,我觉得我们要走向另一个阶段了。这也就是今天我参加活动最深的感触——我们要有文化使命。因为像音乐等文化的东西一样是没有国界的。”

他用比喻的方式进一步阐释了文化使命,他说:“文化使命就是‘生羊’。因为教堂建筑不能‘生羊’,而只有‘羊’才能生‘羊’。再有了弟兄姐妹之间、教会与教会的连接,教会才能真正的‘养羊’。”所以,我们每一只“羊”都很重要,并且彼此之间个人的、团队的、教会的连接也很重要,要一起行动起来。

张弟兄视旧约为“一个人与一个国的故事” ,即通过亚伯拉罕一个人成就了以色列一个国家的历史;而新约要进入到“一个人与万国的故事”,即耶稣呼召我们去使万民做祂的门徒、使万国都要得福。

他呼吁说:“我们一定要推倒墙垣,让教会的高墙倒下,走向社会,如天使般把和平、永远的福音带给身边的人。”




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Ruslan Sikunov via unsplash.com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